为何能指挥百万大军的统帅凤毛麟角?答案是这3点,一般人做不到
前阵子整理家里老爷子留下的解放战争资料,翻到 1947 年延安保卫战那部分,差点笑喷 —— 胡宗南那主儿,带 25 万兵,全是美式装备,钢盔擦得能照见人影儿,给蒋介石发电报时,那口气飘得能上天:“三天拿下延安,您就擎等着好消息!”
前阵子整理家里老爷子留下的解放战争资料,翻到 1947 年延安保卫战那部分,差点笑喷 —— 胡宗南那主儿,带 25 万兵,全是美式装备,钢盔擦得能照见人影儿,给蒋介石发电报时,那口气飘得能上天:“三天拿下延安,您就擎等着好消息!”
1990年1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,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化妆间里却暖意融融。镜子前,一位中年演员穿上了旧式呢军装,肩章微闪,他抬眼的瞬间,面前仿佛站着粟裕大将。工作人员屏住呼吸,这名演员正是跑了近四十年龙套的谢伟才。
彼时的黄土高原上,夏日的炽热正悄然隐退,山峦的轮廓被浓郁的绿意包裹。
一九四七年初春的临沂车站还飘着残雪,值班报务员抬头嘀咕了一句:“又是陈参座亲自押队?”一句随口的惊讶,道出一个颇费思量的现象——只要华东野战军进入大战节奏,参谋长陈士榘总是离开指挥部,奔赴最前沿。
1978年5月12日傍晚,皖南群山云雾低垂,公路尽头停着一辆旧吉普。71岁的粟裕撑着雨伞,从车里缓缓走下。他没有进村,也没有和迎接的干部寒暄,而是沿着泥泞小径直往谭家桥方向去。几分钟后,他停在一块荒草丛生的高地前,双手撑着拐杖,久久不语。
1993年,一部名叫《豫东之战》的八集电视剧横空出世,把观众拉回了那个枪林弹雨的革命年代。三十年前的中国观众为这部战争史诗着迷,影响远超同时期的大部分影视剧。既然它能拿下“飞天奖”、“五个一工程奖”这样的重量级荣誉,背后到底凭什么?谁在为它兜底历史真实与艺术魅
胡同深处的老房子,总藏着点说不清的秘密。门外积年累月的青砖墙,院里掉些槐树叶,风一吹,“哗啦哗啦”,像要把过去的事全都吹给你听。可就是在这样一处不起眼的地方,有一桩几乎没人提起的陈年往事——不是家里亲生骨肉,却胜似家人的女人,几十年一天天,守着一户并不平常的人
季方,1890年生,江苏海门人,黄埔军校特别官佐、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、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、华东解放军官教导总团总团长、交通部副部长、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、全国政协副主席。
1948年的上海,在这十里洋场的繁华之下,两种力量的对决已然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。
1950年6月上旬,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,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。尽管粟裕曾建议此役由中央军委直接主持或请刘伯承、林彪来一位主持,但毛泽东宣布: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。然而,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。6月27日,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
没有黄埔军校的文凭,也没有伏龙芝学院的毕业证,甚至连一些地方普通军校的教务档案里都找不到他的名字,那么问题来了:一个没有军校背景的人,是怎么一步一步登上大将位置上的?
七十七年前的这个时候,淮海战役作战方针业已提出,正进入紧锣密鼓的直前准备阶段。为弘扬主旋律,并应粉丝和军迷爱好者们的要求,帅克决定推出《淮海战役新讲深讲精讲》专题系列,共讲50期左右。该专题系列,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:
会议结束,人影散去,粟裕用指腹轻轻摩挲着地图上未干的油墨,这句没头没尾的话,从他嘴里溜了出来。身边人一愣,他说的“他”,正是那个没上过一天军校,却把一众科班将领“玩”得团团转的毛泽东。
1935年的夜里,贵州的山路漆黑,前方三面受堵,后方断粮断弹,按常规应该溃散,可那支只有两千人的红军却原路杀出火口,一个人没落下。指挥员姓毛,没毕业证,没院校记录,事后报告写着——“全员生还”。敌方将领半个月里没睡好觉。
淮海战役部署会议的地图上,红蓝箭头还凝着油墨的光泽,粟裕摩挲着桌面,对身边人轻声感慨:“你们这些人啊,打了一辈子仗,最后还是得听他一个人的。”
1948年11月5日夜,华东野战军前指作战室里,报务员把最后一截加密电码敲进电键,墙上钟表的分针刚好指向九点五十。粟裕掐灭烟头,推开门走进屋,只听值班参谋低声提醒:“七兵团仍在西撤,但速度慢得离奇。”这一句看似平静的通报,日后被许多将士回忆为淮海战役最早的转折
抗日战争胜利后,举国人民欢欣鼓舞地期待能投身和平建设。蒋介石却采纳军政部长陈诚的建议,倚仗美国的大量军援和受降时缴获的大量日军武器,准备在六个月内消灭中国共产党。何应钦的侍从参谋汪敬熙说:“陈诚以民国二十年代江西剿匪的经验,认为共军不足以抵抗装备机械化的国军。
1975年深秋,东海岸的风刚刚由湿凉转为干燥,一封加急公函从北京海军机关辗转送到青岛。公函的内容只有一件事:北海舰队请示,将原海军军医大学学员粟刚兵重新编入现役。落款处,肖劲光用蓝墨水写了两行字,语气十分肯定。饶守坤看完,当场交代秘书着手办理返队手续。
在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1948年,国民党军队在华东战场上屡遭重创。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,以其神出鬼没的指挥艺术,让蒋介石寝食难安。
1946年9月20日22时,即解放军撤出淮阴后的第二天,张鼎丞、粟裕、邓子恢、谭震林联名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和陈毅、宋时轮、张云逸、黎玉:建议“集中华中、山东两个野战军”在淮海地区作战,以“改变华中局势”。